奥斯卡提名不断,却因性丑闻被好莱坞封杀,如今直面争议!

时间:2022-01-12 18:07:00阅读:679
影迷圈近日炸开了锅,因为伍迪·艾伦出现在许知远的《十三邀》访谈节目里。这是一次引人期待的相遇:一位是电影史上的“纽约名片”,另一位是中文世界中的“文化发问者”。然而,这次谈话却并未如观众所愿擦出耀眼的
  • 好莱坞
  • 大卫·科伦斯韦 达伦·克里斯 劳拉·哈里尔 乔·曼特罗 迪伦·麦克德莫特 杰克·皮克金 杰瑞米·波普 霍兰德·泰勒
奥斯卡提名不断,却因性丑闻被好莱坞封杀,如今直面争议!
奥斯卡提名不断,却因性丑闻被好莱坞封杀,如今直面争议!
6/10

影迷圈近日炸开了锅,因为伍迪·艾伦出现在许知远的《十三邀》访谈节目里。这是一次引人期待的相遇:一位是电影史上的“纽约名片”,另一位是中文世界中的“文化发问者”。然而,这次谈话却并未如观众所愿擦出耀眼的火花,更像是一杯温吞的白开水。为什么?

伍迪·艾伦一直是一个复杂的人。他拥有无数个身份:导演、演员、脱口秀艺人、专栏作家、业余拳击手……他是影坛中的异类,也是文化界的争议人物。他的作品从哲学命题到知识分子自嘲无所不涉,在影迷心中,他既是纽约这座城市的象征,也是影像艺术的一种极致表达。

面对这样的嘉宾,许知远在节目一开场却选择了令人费解的评价:“伍迪·艾伦是小知识分子,他的电影不过是小品。”许知远的言辞虽未恶意,但显然有些刻板。他试图将伍迪·艾伦简化成一个“文化符号”,而忽略了伍迪·艾伦作为个体的复杂性和局限性。这种标签化的视角,让整个访谈失去了对个体的深刻挖掘。

伍迪·艾伦:天才还是平庸之辈?

从访谈内容看,许知远的提问显得保守甚至套路化。比如,他问伍迪·艾伦拍这么多电影的驱动力是什么?这种问题,伍迪·艾伦早在无数次采访中回答过——“为了工作本身。”伍迪并未掩饰自己的清醒,他坦言自己并不是伯格曼那样的天才导演,只是一个尽力工作的人。

在这里,我们其实能看到伍迪·艾伦的矛盾。他并非不想成为严肃电影的创作者,而是深知自己的“天赋”所在。他擅长喜剧,擅长用自嘲和幽默抵抗生活的荒诞。这种务实的态度,让他无数次选择直面现实,也让他的作品虽然缺少宏大叙事,却常常触碰到人性深处的柔软。

然而,许知远却未能抓住这一点。访谈中,他并没有追问伍迪为何放弃严肃电影,也没有深入探讨他的“清醒”对当下年轻人意味着什么。许知远似乎被“知识分子”身份束缚住了,他试图将访谈导向抽象的“文化意义”,却遗憾地失去了对伍迪作为一个“人”的探究。

局外人还是清醒者?

在许知远眼中,伍迪·艾伦是一个“局外人”,是纽约知识分子圈的旁观者。然而,伍迪·艾伦真的是局外人吗?显然不是。他对纽约的爱与恨深深扎根于他的创作之中。他看透了这座城市的虚伪、浮躁,却仍然拥抱它,甚至成为它的象征。

这种态度在他的电影《开罗紫玫瑰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。片中的女主角因为现实生活的苦难,只能躲进电影院寻找安慰,最终甚至穿越银幕进入电影世界。这种“逃避现实”的主题,正是伍迪·艾伦对生活态度的写照。他从未试图成为一个完全置身事外的“局外人”,而是用清醒和幽默,将生活的荒诞转化为电影中的一幕幕戏剧。

伍迪·艾伦的电影从不提供明确的答案。他的电影更像是一个避风港,为观众提供短暂的逃离现实的可能性。但这种“逃离”并非对生活的妥协,而是一种面对荒诞的勇气。他用幽默掩饰痛苦,用戏剧对抗无常。这种态度,或许比“知识分子式”的高谈阔论更有力量。

许知远在访谈中却显得步步退缩。他回避了关于伍迪·艾伦被好莱坞封杀的争议,也未能深入探讨伍迪对理想与现实的复杂关系。这种“回避”,不仅让访谈变得索然无味,也让观众错过了一个真正了解伍迪·艾伦的机会。

总结:从遗憾中学到什么?

这场访谈的遗憾,或许在于许知远自身的局限。他困于“知识分子”的身份,无法走出自己的舒适区。伍迪·艾伦的清醒,与许知远的犹豫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尽管如此,我们仍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。或许,生活本就没有终极答案,只有在荒诞中寻找零星的乐趣。而伍迪·艾伦的电影,正是那份乐趣的源泉。对于观众而言,这或许已经足够了。

相关资讯

评论

  • 评论加载中...